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和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按照团中央、团省委和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校团委积极组织青年学子开展了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信息技术学院“青春守护,文脉传承”非遗智创实践团的实践事迹吧~
信息技术学院非遗智创实践团自2025年6月27日起,赴商丘市睢阳区归德府城及虞城县开展鱼灯非遗专项行动。项目以“溯源—承艺—智创—弘文”四维路径贯通调研、研习、赋能、传播各环节,直面存续困境,体悟工匠精神,推动传统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夯实青年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

溯源
深挖文化根脉,夯实传承基础
6月27日至30日,实践团聚焦鱼灯根脉,采访非遗传承人,梳理其历史、技艺与文化寓意,评估传承现状并形成资料体系;同步通过问卷了解公众认知,将文献反馈传承人以双向补证,夯实溯源根基,为鱼灯文化赓续提供坐标。

承艺
研习传统技艺,注入创新动能
6月30日至7月6日,实践团聚焦匠心传承,在传承人指导下参与制灯全程,感受匠心;同步引入机械臂与光控系统让鱼灯“活起来”。传统与科技交融,为传承辟新径,亦激发青年守护非遗的使命感。

智创
科技艺术融合,打造多维展示内容
7月2日至8日,智创阶段聚焦技艺活化。实践团联合剪纸、戏曲、墙绘非遗,构建“灯影为骨、彩绘为肤、戏曲为魂、纸艺为翼”的活态矩阵;运用AI与AR/VR将鱼灯纹样转化为可交互“智慧非遗”墙绘,以传统符号与数字创意双向印证,为非遗活态传播立可视化坐标。

弘文
多维联动传播,焕发非遗新活力
7月9日至15日,弘文阶段聚焦文化共振。实践团以“巡游+云端”双线推进:古城南门设VR体验,观众先沉浸数字鱼灯再随实体灯队至归德府衙;同步在抖音、快手直播,让非遗在灯火与屏幕间共辉。

信息技术学院“青春守护,文脉传承”非遗智创实践团围绕鱼灯文化开展“溯源—承艺—智创—弘文”全链路实践,通过访传承人、巡游、机械臂鱼灯舞、墙绘等,结合AI、VR和短视频技术,让千年鱼灯技艺走入大众视野、“活”起来。
(审核:徐航 编审:张颖辉 签审:刘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