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实践 >> 正文

创新实践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丨“延安民俗循迹团”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2024年09月11日 22:40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8月8日,在院校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延安民俗循迹团”奔赴陕西省开展了为期10天的2024年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实践启幕,会议部署先行

    7月14日,指导教师李红在腾讯会议召开了线上“延安专项社会实践交流会”,围绕项目申报、团队分工、实践路线制定等方面对实践队员安排部署。

    8月8日晚,延安市团校张梦婷老师以“背景介绍”、“行程安排”、“旧址预约”、“注意事项”等内容为各实践团队负责人进行讲解,为顺利开展第五期“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圣地发展”延安专项活动做铺垫。

      寻访圣地,传承延安精神

    追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实践队员们先后前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梁家河知青旧址、枣园、清凉山等10余处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践、观摩、走访、仪式教学、社会调研等形式深入体会延安精神。

      专题课堂,筑牢信仰基石

    8月9日,在王家坪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冉春嫚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专题教学:领袖家风故事——毛泽东与毛岸英特殊父子情。在革命烽火中,父子并肩作战,共同追求理想。通过冉老师的引导,实践团成员备受鼓舞,更深刻地铭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从而激发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8月11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张振教授为全体实践队员开展专题讲座《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寄语》,实践团成员仔细聆听,并表示将从自身出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传承延安精神,为建设更加现代化的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过“五关”,踏访知青足迹

    8月14日,实践队员们重走梁家河,邂逅甄家湾。

    来到梁家河知青旧址,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足迹,队员们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旧居,走进窑洞,从建设沼气池到开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再是一句简单的话语,而是实实在在的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成员们都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将梁家河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乡村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甄家湾古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关庄镇,是陕北地区现存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古窑洞建筑群。经过参观走访和调研,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在村庄的发展规划中,甄家湾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古老的窑洞经过精心改造,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民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与此同时,甄家湾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游客们可以参与农事体验活动,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还能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领略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甄家湾正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创新的发展理念,焕发出勃勃生机。相信在未来,它将继续书写美丽乡村的辉煌篇章,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生动的实践范例。

      续红寻遗,传承文化薪火

    为寻根革命文化圣地、品味延安风土民俗,团队于8月11日、13日先后两次走进延安市宝塔区红街“延安陶塑”艺术馆学习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熏画。在两位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完成了铺平剪纸、湿贴宣纸、进行熏制、揭下熏样、点染颜色五个步骤。点染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发挥想象,按照自己的审美描红涂绿,肆意渲染,将一幅幅作品变成了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图画。

    活动中,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富县烟熏画的制作流程技艺、传承发展和文化内涵等,感受到三秦大地的底蕴和气魄,见证了古老非遗技艺的活力焕新。相信未来他们能够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直播助农,投身乡村振兴

    8月14日,团队参加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发起的“青耘中国”直播助农系列活动,直播依托团中央延安教育基地微信视频号进行。

    团队成员走进直播间,化身网络主播,利用自身的宣传优势,为网友详细推介梁家河品牌的小米酥、狗头枣、苹果干等特色农产品,开启线上助农模式。持续1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近1000人在线观看和抢购,帮助当地农民打开了市场销路,点赞量高达25000余次。

    直播前的准备工作从熟悉产品信息、撰写脚本到直播模拟彩排,每个成员都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他们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潮流,真正践行了青年大学生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使命与担当。

      深入调研,探索延安文艺

    延安文艺纪念馆以革命时期的13年延安文艺实践为主线,以中国抗战硝烟中的文艺呐喊、工农兵文艺思潮繁荣和人民文艺事业发展新征程为重点,通过艺术性、科技性、可视性、趣味性、互动性等展陈方式全面客观再现延安文艺发展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延安文艺的深远影响,通过参观使实践队员体会到艺术家们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坚持创作的毅力和伟大的延安文艺精神。鲁迅艺术学院纪念馆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成员们在此排演了《黄河大合唱》,亲身感受那份激昂澎湃的力量。

    此外,实践队员们还走进延安街头,和民间艺人深入交谈并亲身体验延安的传统文艺。陕北民歌的高亢悠扬,安塞腰鼓的豪迈激昂,扭秧歌的活力四射,实践团成员们无不被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打动。这些文艺活动,不仅让成员们领略到了陕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的深深扎根与传承。

    大手牵小手,共传文化情。在延安博物馆,实践团遇到了一批少先队员,成员们们用所见所闻亲切热情地为小朋友介绍了展厅内的部分文物,“大朋友”和“小朋友”面对面交流互动,在畅所欲言中共同学习。其中一位“红领巾”说道:“通过哥哥姐姐们的讲解,我对延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将从红色精神中汲取前进力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回顾总结,勇担青春使命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这座承载着中共中央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重要历史的革命圣地,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中国的大西北,走进延安,方知信仰如磐、筚路蓝缕;走出延安,定能步履铿锵、征途如虹。“延安民俗循迹团”将铭记这趟凝心铸魂的“红色之行”,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将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以实际行动交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合格答卷。

分享: